外光小说网>玄幻奇幻>CP粉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> 第五章 志在四方
    送走陈县君之后,祖昭没有急着离去。

    重新落座下来,他向祖父👞🉾🍀说出自己心中的一个想法。

    祖举听完😪🄈祖昭的话,不禁十分诧异:“昭儿,你说什么?”

    祖昭对祖父的反应早有预料,他心平气和的说道:“阿公♶,孙儿知道上次之事,令支王县君着实过分。但眼下绝非是斤斤计较恩怨之时,🀼适才孙儿对陈县君所说的话,亦真正是孙儿心中所忧虑。连年大旱,民不聊生,又遭遇种种变故,这一切迹象皆是在预示大乱将至。”

    如果这番话换作以前,祖举自然只当是祖昭狂妄之言,而♶时至今日,不仅让他意识到祖昭的聪明才干,事实也证明了天下正处于山雨欲来之势。也许是自己老了,不愿意也没能力再考虑那么深远,又也许与其他老人一样,很多事都情愿抱着侥幸的心态。

    祖昭看得出祖父陷入沉思,换言之,也就是说祖父是相信自己的预言。🄣

    调整了🊼🕩一下语气之后,他继续说道:“阿🃰🛘公,孙儿虽年少,但男儿志在四方。常言道乱世造英雄,如今天下动荡,正应早做图谋,乘风破浪,创就一番丰功伟业。孙儿之所以要去往令支县,不为其他,正是为了能够破贼立功。如今动荡之余早有作为,待到大乱之始则必能被委🗞🜭以重任。这是良机呀。”

    如今祖举年迈,但好歹当年也曾驰骋疆场,他心中不仅能够理解祖昭的志向,更是希望自己这个🔂♟嫡长孙能有一番作为,彻彻底底让祖家扬眉吐气。

    深深🞎的点了点头之后,他吁出一口气,语重心长道:“昔日昭儿你温和乖顺、知书达理,十足一个翩翩公子。然则这几个月来,昭儿所做所为,不可不谓是柔中有刚。我祖家三代军门,阿公我岂能不赞同昭儿你有一番自己的作为?诚然,世道日渐不宁,天下大乱是迟早之事,有志之士,造作准备,无可厚非。”

    祖昭露出一个感激的笑容,诚挚道:🆱📔🚨“有阿公支持,孙儿定能事半功倍。”

    祖举转而又道:“你可别得意的太早。日后路途凶恶,可绝非你这茅庐不出的小娃娃所能预料,不要以为在本县之内击毙几个小贼,🞡便以为天🞽🙬下再无敌手。兵事为凶,且不能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松懈怠慢。你可一定要记住⚈🏞阿公说的这句话。”

    祖昭郑🊼🕩重😪🄈其事的说道:“阿公放心,孙儿🃰🛘绝不会忘却阿公的教诲。”

    祖举稍微提了一口气,转而问道:“你此行前往令🚫支击贼,可有什么⚹🖗💳准🄣备?前次你擅自行动,幸亏临场机变。此次定然要周全方才可行,明白么?”

    祖昭胸🊼🕩有成竹道:“阿公放心,此事孙儿自🋢🛂然🄿🃗是有打算。”

    随后他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计划,或者说也不能算是计划。🊿🖆🐔徐无距令支路途并不算远,一天之内就能驰援抵达,所以大可出奇兵,联合令支县本地军民夹击流寇。他今晚便会休修书一封派人送到令支县交给功曹田宪,与其配合⛈😞🂠行事。

    听完之后,祖举♠🉲不慌不忙的说道:“并非阿公过多计较,你凭什么认为流寇一定会攻城?难道令支县不会凑粮将流寇打发走么?”

    对于这个问题,祖昭自然是有所思索,之所以决定主动前往令支县讨贼🄣,也正是因为经过仔细考虑这个问题,最终而做出的定论。尽管,他的的确确没有任何实质证据证明令支县不会交粮,但却有预感,即便令支县交粮,也决计不可能打发走这波流寇。

    他一直认为前几日繁安亭贼乱,绝对不🅢🈐♆是寻常之事,外界皆知徐无今岁备盗大下功夫,哪里还有不识时务的🃮🛊毛贼胆敢来自寻死路🛥?更何况,繁安亭一案是王政受牛海指使,王政与昔日令支县胡贼犯境有关,牛海又是妄图行刺他本人的重要嫌疑人,这就愈发能够推定此举根本不是在劫掠乡镇,定然是别有所图。

    他的推测,极有可能是贼人声东击西之🅢🈐♆计,就如同当日太守🊿🖆🐔府遭劫那样。而事隔不到三天的时间,令支县便传来了流寇的消息,实在很难让人不牵扯到这件事上面来。至于为什么要向令支县下手,他一时半会儿无从知晓,也许有特别原因,也许没有特别原因。

    然而,这些推测,他是没有办法直接告诉祖父,不过自己仍然有另外一个更切实际的猜测。于是,他从容不迫的回答🊱🔈道:“此次向令支县而👲🌴来的流寇,据说是始于迁安县,一路往西而来。令支县再往西便是我徐无县,而我徐无县义勇八百之势,谅这些流寇也不敢来犯。也因此,这些流寇离了令支县之后,只能🙓🉽一路往南徙移至乐亭县。”

    祖举略作思索,似乎有几分醒悟🔧🂾,他说道🃰🛘:“乐亭乃辽西郡郡治,此⚹🖗💳处必已有重兵拱卫,流寇同样不敢轻举妄动。”

    祖昭微微一笑道:“阿公说的极是,但这只是其一。就算这股流寇胆敢侵犯乐亭县,但令支距乐亭足有两百四十余里的路途,换言之,这股流寇最起码要在令支🜥🄏☈县勒取足够维持两百四十里脚程的口粮。以令支县的情况,只怕他们必是给不了这么多粮食。🍷”

    祖举欣然点了点头🝹🐀☛,恍然的笑道:“昭儿,你果💛💡然分析的有理。有你这般聪慧,真正是我祖家之大幸。”